习惯性的分成三类:零成本、低成本、高成本
零成本
只需要人力和设备的,就是零成本。动画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没有任何额外支出。
有些小片子也属于零成本,例如以下这些情形(不止于此):
1、活动拍摄。基本上只是拍摄和剪辑工作,没有额外支出。
2、简单的产品拍摄。不带情节表现,简单的产品本身的拍摄,是不产生任何额外成本的。
3、简单的人物拍摄。比如演讲、采访等一天半天能拍完,也没有太多场地道具的。
具体情况非常多,总结来说就是用企业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能完成的,不需要额外支出费用的,都属于零成本。
低成本
大部分的专题片、纪录片、汇报片等,由于主要场地、人员、道具都由甲方提供,因此属于低成本制作,主要由以下一部分或几部分构成:
1、交通食宿。由于一般要拍摄3-5天及以上,摄制组的人员也在3-5人及以上,所以每天产生的交通食宿就不能忽略,一般来说从千八百块到几千不等。
2、少量的设备租用。个别情况需要补充租用一些设备,一般以灯光、大轨道、无线监视器等不常备设备为主。费用也是千八百块到几千不等。
3、少量的人员费用。化妆师、场工、老人小孩等特殊群演,这类人员的费用一般在每人每天200-500之间,全下来也得几千块。
4、其他简单的服装道具等。
低成本片子的制作成本一般很少有超过一万块的,如果超过一万,就一定是哪个环节的配置出问题了。
高成本
广告(电影)级别的片子,属于高成本。
成本高低不取决于内容,例如上面提过的所有零成本和低成本片子都可以按高成本来制作,广告也可以按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来制作。
这就是“花多少钱干多大事”了,高成本是没有上限的。但在我的实践经验中,在沈阳一般很少有超过10万的。
1、导演。片子上升到一定级别以后,就不是月薪几千块的人员能掌控的了,必须外请导演,不然实现不了预期的艺术表现力。导演的价格从大几千到大几万不等。
2、摄像及后期。很多导演会对摄像和后期有要求,如果达不到的话,就需要外请。但摄像后期不会太贵,一般每天2000-5000之间。
3、灯光(人及设备)。高端一点的片子普通灯光师整不了(正常视频公司是不养专门灯光师的,都是摄像兼任),一般需要灯光老大了,连人带设备,每天从小几千到小几万都有。
4、演员。好一点的宣传片或广告片演员,一般在每人每天1000-3000之间,少数情况下也有特殊便宜或者特别贵的。
以上4类属于人员支出,低配一点可以找沈阳当地的,高配的话可以找北京的,所以这个价格没法说,小到一两万,大到十来万甚至更多都能配置。
5、摄像器材。电影机一般公司不常备,就算常备,也要算折旧的,毕竟几十上百万的机器和镜头。电影机一上,各种配件啊、跟焦员啊什么的都得配,一天下来,一两千块是起码的。
6、场地置景。沈阳没有实景棚,一找场地我就头疼,场地置景的费用浮动很大,有时候千八百块就够,有时候也大几千甚至上万,多少有点运气成分。
7、服化道。道具的变动区间略大,化妆和服装一般还好,但在沈阳拍片,服化道上大投入的还是很少的,一般万八千以内差不多够用了。
8、交通食宿。跟低成本片子不同,剧组大了,交通食宿也上了一个级别,少的几千块,多的一次我花了将近3万。
无论人员还是这些其他的花销,往往要根据脚本来确定,所以这种高成本的片子,很多时候要脚本定差不多了才能给客户报价,不然谁也不知道成本多少。追加预算这事能不干最好不干。
在沈阳,高成本宣传片的制作费用,常见的是2、3万左右,高一点5、6万差不多了。
当然也有大制作,比如辽宁省旅游宣传片,好几十人团队干了一年四季N多城市,没有几十万打底是肯定不够的。
疑问解答
1、听你一说,感觉好像很多宣传片都是零成本和低成本的。
以东北为例,确实如此,零成本和低成本的片子占据多数。原理很简单——需求决定市场。
高成本片子算上基础成本的话一般定价在8-10万及以上,大量传统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本来对宣传片的需求就不高,普通片子基本能够满足。
所以沈阳市场3-6万的宣传片体量较大,这个价格差不多也就是上一篇文章里提到的基础成本。
因此沈阳的视频制作公司一般都在3-10人,能做到几十人的,一定是有多维度业务体系的,单靠视频比较难。
当然最近几年短视频、直播、电商视频等,也孕育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公司,是未来明确的发展趋势。
2、如何更合理的控制制作成本呢?
花钱没啥合理不合理的,一分钱一分货。核心要找对靠谱的人,不然乱花钱……
把投入更多的放在“人”的元素上,是最优选择,一个好的导演摄像团队,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省好多钱,我就跟一位优秀导演合作过,深有体会。
总结
与基础成本相比,制作成本相对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量化。难点是如何更好的预估和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