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校提出:我们不让学生在课外看“微课” 不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而是在课堂上看老师课前 制作的微视频,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 效率。为了检验这种做法的效果,我们也观摩了一节 用“微视频”(微课)教学的高中政治课。
这节课是学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 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在45分钟的一节课上老师 播放了 7段微视频,其中2段是补充的生活中的案 例,5段是教师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授和归纳。课 前备课组进行了集体备课,分工录制了微视频,在课 上播放的5段分析教材的微视频也是不同老师录制 的,目的是分担工作量。每个老师上课时都可以使 用,做到资源共享。上课的老师还特别强调因为录制 微课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大大加重了备课的工作量。 所谓“微视频”就是“课件加旁白”不出现老师本人的画面是录制简单,二是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插播“微视频”,如对基 本理论的分析,对知识的归纳概括,都是通过播放微 视频来解决的。在播放微视频的时候,老师站在一 边,与学生共同看着屏幕上的课件,听着自己讲解的 声音,俨然成了旁观者。
在课后的反思和研讨会上,听课的老师提出了 许多问题:“既然老师就在现场和学生面对面,为什 么不直接用课件给学生讲解,而让学生看自己课前 录制好的视频昵?难道课前老师录制的声音比现场 讲解更生动吗?”整堂课老师像一个视频播放员,师 生之间的现场互动减少了,老师在微课中的讲解也 是课前预设的而不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现场生成 的。当老师一脸麻木的站在一边听自己的录音时,整 个课堂显得单调乏味。有一位听课的老师毫不客气 地说“这实际上是穿上现代化外衣的接受性学习”。 讲课的老师感觉自己费力不讨好,显得有些委屈。本 来学校对于这种改革充满了希望,打算购置设备制 定措施在全校推广,由于课堂效果令人失望,学校领 导也只好决定“等等再说”。
现在有的学校每个学生发一个平板电脑,让学 生在课堂上看老师的“微视频”,这种做法也值得思 考:既然在课堂上师生都在场,让学生看老师的的视 频与现场讲课有什么不同,仅仅是让学生们感到新 鲜吗?上海市教委的倪闽景先生认为:“这种做法又 太资源浪费一好容易学生们在一起上课,结果各 自低头在电脑前学习,就失去了课堂教学最宝贵的 交流和沟通的资源。”这个观点与华东师大的钟启 泉教授不谋而合,钟教授认为:“教学的过程一定是 人际互动智慧碰撞……没有思维碰撞,教育就无法 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