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大家好,最近新冠肺炎在人们中传染开来,大家都在居家隔离,许多小朋友的寒假出游计划也因此取消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这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在战“疫”时刻,准备的关于新冠肺炎的十节微课的第一节——《病毒哪来?为什么要居家隔离》。最近每天晚上7点,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的小朋友们都会和家人一起观看这些网络微课。
特殊时期,需要担当和大爱。学校希望用这十节微课,启迪孩子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就像十份“礼物”,给孩子传递敬畏、责任、感恩、健康等等。
记者了解到,这十节微课分别是《病毒哪来?为什么要居家隔离》《居家学习,看我如何提高自己》《守护家园,致敬那些可爱的人》《雷火神山,见证了责任与速度》《居家隔离,养成健康卫生好习惯》《呆在家里,我觉得很烦怎么办》《科学观察,居家也能行动起来》《生活趣味,做个居家的艺术家》《学会锻炼,做个居家健康达人》《准备上学,我能做到正确预防》。
为什么如此构建?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林志超老师说:“疫情背景下的教育,可以借助线上课程展开。因此,学校组织了专业团队,挖掘疫情中有教育意义的素材,通过捕捉学生动态信息,集中力量设计了及时、短小、有趣的战疫微视频,并形成系列化课程。同时,通过营造亲子时光,促进亲子互动、交流,助力学生疫情知识普及与防护能力提高。”
据悉,通过这十节微课的学习,学生和家长们都收获良多。学校四年级六班李晟同学表示:“里面最触动我的就是白衣天使们说的话:‘人民的生命最重要,我们能救一个是一个。’听到这句话后,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么多白衣天使不顾一切奋战在一线,向他们致敬!”而在李晟同学的妈妈看来,这些微课既是“疫情知识普及的科普片”,也是“培育家国情怀的教育课”,更是“责任担当和大爱精神的宣扬”。
“我们希望通过微课,把一线防疫人员最真实的画面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看见’并铭记于心,同时也通过透明化揭秘,科普式呈现,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唤起学生敬畏自然的意识。”林志超表示,疫情当下,我们不能只守着“空荡荡”的学校,更需要关注宅在家里的学生,要善于捕捉疫情中的教育契机,带给学生正面影响,为他们奠定良好的品质,把疫情的“危”转为教育的“机”。
转自浙江新闻。
